2020年4月5日 星期日

OpenInfra Days 力倡開放架構 實現技術融合之創新

OpenInfra Days 力倡開放架構 實現技術融合之創新
OpenInfra Days Taiwan Committee主席陳中欣。
隨著眾多數位科技爭相成為世人新寵,輔以中美貿易大戰、5G邁向商轉等外在環境因素影響,此時此刻全球的科技產業正處於動盪之勢;但儘管如此,依然無損於 OpenStack技術發展步伐,不僅持續推動諸多吸睛亮點的技術專案,相關應用實例也不斷擴張,觸角延伸到愈來愈多產業領域。
回顧2018年,台灣開源領域的年度盛會「OpenStack Day Taiwan」,正式蛻變為「OpenInfra Days Taiwan」全新面貌,除了承襲OpenStack的一貫精神與架構外,亦以「開放架構的智慧、技術融合的創新」為核心,納入更廣泛的開源技術探討。時至2019年,OpenInfra Days Taiwan Committee依舊延續2018年的活動型態,一方面針對多雲、容器 / 微服務、軟體定義一切…等等重要議題深入探討,另一方面也鎖定5G、AI、資安、Cloud Native等近期火紅的新趨勢展開精采的研究和討論,內容同時涵蓋OpenStack與其他重要的開源技術。
 點擊圖片放大觀看
OpenInfra Days Taiwan 2019盛大登場,活動內容涵蓋OpenStack與其他重要的開源技術。
藉由絡繹踴躍的與會人潮,顯見OpenStack仍然深受企業IT從業人員、開源技術社群人士的關注與青睞,認同OpenStack有助於加快產業和社會的創新步伐,只因為OpenStack平台的種種演進,確實都能反映當前最新的數位科技發展脈絡,亦充分呼應多數企業用戶的殷切需求。
立足開放架構,實現技術融合的創新
OpenInfra Days Taiwan Committee陳中欣主席致詞表示,眾所皆知,各個產業應用場域佈建的終端連網設備愈來愈多,連帶產生愈來愈多的資料,這些數據資源,都能幫助業主快速調整商業決策、適時反應各類型事件,故而需要做即時分析與回應,使得邊緣運算議題應運而生,此一趨勢將隨著5G時代的到來而形成常態。
無論如何,不管面對來自雲端資料中心、地端資料中心,抑或介於兩者中間的海量資訊,企業都亟需做有效的管理,繼而透過大數據分析、AI演算來強化未來的經營發展;整個過程中牽涉到許許多多的開源技術,也衍生許許多多的實作挑戰,因此2019年OpenInfra Days以「開源智慧整合,開放架構融合」為主要基調,安排包括OpenStack基金會執行總監Jonathan Bryce、工研院資訊與通訊研究所所長闕志克、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執行長陳昇瑋等專家發表精采演說,分別暢談如何善用開源技術推動創新、如何透過 Bare Metal 的虛擬化與服務化來搶攻5G基礎建設商機,以及如何藉由AI技術啟動台灣產業轉型的契機。
陳中欣說,OpenInfra Days Taiwan Committee委員們歷經一年努力舉辦活動,過程中充滿血和淚,但仍甘之如飴,無非是希望幫助台灣企業用戶加快創新發展步調,另一方面也幫助台灣 IT 產業在硬實力外、迅速增強軟實力,進而透過軟硬整合加值,締造下一波更多的台灣之光。
開源加速技術獲取,突破數位化障礙
OpenStack基金會執行總監Jonathan Bryce,以「利用『開源』彌合創新差距」為題率先發表演說。他指出,迄至今日,全球企業或機構累積部署了上千萬個 OpenStack計算核心,此外根據研究調查機構451所發布的報告顯示,預估到了2023年,全球OpenStack商業市場規模可望達到77億美元,亞太市場大約佔有其中的三分之一強,今後的4年後將以36%幅度維持增長。
Jonathan Bryce強調,OpenStack之所以能維持強勁的成長力道,乃是企業急欲推動數位轉型使然,擔心如果沒能儘快跟上數位化浪潮,唯恐在2025年「墜落懸崖」;唯有憑藉開源技術,方能協助企業突破數位轉型的挑戰、加速實現創新。談到何謂數位轉型的挑戰,他則歸納了四點,分別是「IT預算的分配—需要在業務運營、企業增值之間做取捨」、「增添新服務的時間—需要數月甚至數年?」、「IT 人員分佈—用戶和廠商都在搶」,以及「市場缺少資深的技術專家—用戶和廠商也都在搶」。
為何靠著開源能夠克服種種難題?主要是基於幾個重要特性,首先「開源屬於每一個人」,並非財務負擔能力較強者獨享;其次「開源加速技術獲取」,例如有來自50個國家的165個組織機構,共同參與了「Trian」(為 OpenStack第20版),因而加快了雲端運算、大數據、容器 / 微服務…等等各個面向的技術創新;再者「社群是開源的土壤」,幸而擁有前述165個組織共計1,125位開發者的集體貢獻,使得Train發展得如此成功。
至於Train加強了哪些內容?Jonathan Bryce重申該版本一共有多達25,500個被社群所接受的修改,堪稱全球排在前三名最活躍的開源專案之一,它建立了幾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,包括強化軟體RAID的支援能力,而Ironic(Bare Metal 服務)於硬碟失效、能夠確保服務繼續運行不受影響,再者也針對時下當紅的 AI/ML(人工智慧 / 機器學習)加強支援、提供加速器生命週期管理服務等等。
值得一提的,OpenStack基金會在早先舉辦的開源基礎設施上海峰會當中,特別頒發了「超級用戶大獎」,包括百度、FortNebula、浪潮、無錫地鐵、Rakuten等五位入圍中,由百度脫穎而出贏得獎項,探究百度得獎的重要理由,在於將Kata Container整合到其內部與外部雲平台的服務中。
論及其餘四位入圍者,FortNebula 主要是貢獻OpenDev持續整合資源,提供100個測試虛擬機實例,用於測試OpenStack、Zuul、Airship、StarlingX等項目。浪潮係將客戶應用系統上線的時間從 6 個月縮短至不到 1 週,並降低 55% 的維運成本。無錫地鐵資訊管理部建構了持續整合和持續交付流程(CI/CD),並且開發大數據與商務應用,建立近百台伺服器、及一個統一的運算資源池並提供近1,500個虛擬機。日本樂天電信計劃部署面向500萬手機用戶的數千個雲端環境,現已擁有13.5萬個OpenStack核心,預估未來將建構100萬個。
Jonathan Bryce期許,明年的「超級用戶大獎」有機會頒給台灣廠商。
5G Open RAN,帶動實體主機租賃服務
工研院資訊與通訊研究所所長闕志克表示,綜觀5G生態系,含括了無人機、IP Cam、智慧型手機等多樣化的終端裝置,位於 Fronthaul的無線接取網路(RAN)、Backhaul的 Edge、核心網路,以及各式各樣的OTT業者。在技術架構上,最大特色便是「NFV」,把原本僅見於核心網路的軟體功能,經由軟體定義技術而拆解為許多段,以RAN而論即拆成中央單元(CU)、分佈單元(DU)和遠端單元(RU),其中CU與DU皆可建立於x86架構。
換言之,隨著 NFV、Open RAN 等趨勢的推波助瀾,可望使台灣廠商有機會競逐過去一直為專屬電信設備商壟斷的市場。
但闕志克認為,要找出僅能運行在5G架構的 App,其實極為有限,所以5G的賣點並非催生大量新應用,而是基於低延遲特性,加速邊緣運算的發展,連帶加速智慧安防監控、新一代無人店、智慧工廠等應用場景被付諸實現。
由此觀之,邊緣運算基礎設施著實理當可觀的商機,但如果真的要加以佈建,過程中必然面臨挑戰,此乃由於,這些建設散佈於各個基地台的鄰近之處,總數相當驚人,如何做到即時、無縫的管理,的確有一番難度。因此他樂觀預期HaaS(Hardware as a Service)將因而興起,因為透過租賃來獲取硬體資源,藉此滿足CU、DU 乃至基地台等建置需求,對營運商而言是頗具誘因的模式。
為此工研院端出研發多時的HaaS平台技術,足以幫助營運商強化管理機制,即時監控、調配運算與網路資源,快速回應市場用戶的各種需求。實施步驟其實不難,依序是設定管理網路、插入伺服器、將伺服器連結交換器,接下來包括BMC設定和 Firmware 升級、伺服器硬體能力的探索、伺服器硬體的設定等程序,皆可由工研院研發的「BAMPI」(Bare-Metal Provisioning from ITRI)系統程式自動執行,且有能力計算VLAN的Spanning Tree 、也可巧妙突破VLAN ID 4096上限,這些對於HaaS 多租戶管理皆屬必要。
厚植基礎建設,強化ML推展力道
身兼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執行長的陳昇瑋強調,如今的 ML(機器學習)好比早年的Internet,都是推動產業升級的關鍵力量;AI無所不在,對於所有產業皆會造成影響,甚至會引發道德、法律等社會議題,因此不需要對AI的擴散範圍予以設限。
根據國際調研機構預測,展望2030年,AI將為全球產業帶來14% GDP成長,並締造高達15.7兆美元的巨大經濟產值,正因如此,各國都將AI列為未來國力競賽的重要一環。有鑑於AI的重要性,兩年前由時任中研院長的廖俊智等人共同催生台灣人工智慧學校,旨在實現「產業 AI 化的軍校」、「領域專家+人工智慧」、「讓『找不到人才』不再是障礙」等目標。
截至現今,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已歷經共計32次的開學、結業循環,一共培育出多達6,000名校友(來自1,500家企業)。
與此同時,該校也積極進行產業AI化現況調查,顯示有86%企業認為需導入AI,至於推動AI應用的較大挑戰包括了「資料不足 / 資料品質不佳」、「領導階層認知不足」、「IT基礎建設不足」、「人才招募困難」等等。
「AI所帶來的改變才正開始,」陳昇瑋說,以玉山金控的智能金融處為例,也不會為了諸如自動票影像辨識、信用卡盜刷行為判定、精準房屋估價等幾個成效不錯的專案成果而停下AI發展腳步,所以任何企業現在投入AI都不嫌遲;但他提醒基礎建設非常重要,如果沒有這一環,別想做ML。
開源高手齊聚,傳遞IT新知
本次活動最後一場的上午議程,係由QNAP產品經理李飛鴻介紹其SD-WAN解決方案 QuWAN,以及PoE Switch、uCPE等邊緣運算設備。其中引人矚目的亮點,在於整合 NAS、網管交換器、PoE 等多功能的QGD 1600P新產品,以及植基於QNE作業系統的QuCPE用戶端裝置,可一舉支援SD-WAN、NFV。
進入下午時段,大會悉心規劃A、B、C三軌議程,箇中蘊含了許多高人氣的演說場次。比方說Wind River產品管理暨策略副總裁Glenn Seiler特別介紹StarlingX分散式邊緣雲專案,其以低延遲Linux OS(Centos)為底層,向上融合了Ceph、Kubernetes等其他開源專案,且可直接取用OpenStack各項服務,方便開發者將StarlingX 軟體打包檔案輕鬆部署於邊緣端。
營邦企業(AIC)業務開發經理Simon Changou,說明其所提供的可組合式基礎架構(Composable Infrastructure),係以PCIe交換器為軸心,藉由16 Lane PCIe通道連結帶有GPU、儲存與網路的外部伺服器,以相對較小的投資、較大的靈活性承擔AI或5G應用。
SUSE台北研發中心技術經理David Ko(葛偉民),闡述如何藉由Cloud Foundry 和 Kubernetes等技術實現更精進的應用交付管理;他指出隨著Kubernetes竄紅,Cloud Foundry已做出若干功能定位調整,例如透過Cloud Foundry Container Runtime(CFCR)專案、沿用BOSH部署與管理Kubernetes;利用Fissile 專案將 BOSH版本轉換為Container Images及 Helm Charts;另藉由Eirini專案,允許可隨時將容器調度機制抽換為Diego/Garden或Kubernetes。
除此之外,舉凡迎棧科技(inwinSTACK)架構師陳建智分享在臺建置逾250座Openstack的實戰經驗; 一零四資訊科技工程經理廖偉凱,說明如何借助API-based IaC(Infrastructure-as-Code)、Terratest測試工具、Terraform部署工具、GitOps建立可靠 DevOps架構;雙子星雲端運算(Gemini Open Cloud)執行長符儒嘉闡釋如何在原生雲環境中妥善管理AI開發流程;EasyStack工程師Rico Lin介紹仍持續推進的OpenStack自動化裸機編排部署方法;Edgecore Networks工程師黃宇強,說明如何利用Bittorrent-based系統取代傳統Unitcast、Broadcast或Multicast等方式,提高大量Bare-Metal OS的配置速度;乃至於來自大同大學智慧物聯網研究中心、施耐德電機、Mamotech、創雲數據、Micron Technology、耀達電腦等其餘眾多單位所貢獻的精采演講,都獲得不少聽眾肯定。
總括而論,OpenStack基金會希冀透過OpenInfra Days活動的舉辦,有效提高大家對於Open Infrastructure開放基礎架構的認知,從而共襄盛舉加入開源生態鏈,與更多IT專業組織或個人交流,聯手打造創新優質的開發解決方案,終能強化台灣的產業競爭力,並且創造更多商機和就業機會。(魏于寧整理報導)